為什麼遲語兒的語言治療看起來都是在玩玩具(一)
2023-07-07最近有許多家長因為孩子已經兩、三歲還不會說話急著來治療所評估~
在這些孩子身上,常常發現到他們有一個共通點—缺乏玩玩具的技巧
玩玩具的技巧(play skill)是指孩子會想主動探索並知道如何適切的操弄玩具
當孩子玩玩具的技巧發展比較慢,有以下幾個特徵:
-最常見的行為表現是拿到玩具就啃咬、扔丟、直直盯著看、緊
-對於玩具的興趣有所局限,看起來對大部分的玩具都不感興趣
-對玩具的專注度沒有持續太久,經常這個玩具摸一摸就跑走了
-不會玩假裝遊戲
-無法理解玩具的結構關係(如:球要放在洞裡、疊杯、套圈)
為什麼玩玩具的技巧對幼童語言發展來說這麼重要呢?
當孩子透過探索學會玩玩具和正確操弄日常用品
他玩玩具的技巧也會跟著發展、日漸成熟
比起只是盯看著積木看,孩子開始會疊積木,把它們疊高再擊垮
孩子的思考模式漸漸變得比較符號化(symbolic),
用積木做出一個基本的結構,像是高樓或火車;
像是讓其他動物玩偶住進去積木高樓裡,
孩子從最初的探索到功能性的玩法,再到假裝遊戲
在這個期間,認知能力也隨之發展
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孩子會發展重要的認知能力,像是思考、計劃、
這些認知能力是奠定孩子理解詞彙意義以及使用詞彙來與他人溝通的基礎
我在評估時,常常詢問家長孩子在家中玩玩具的技巧
很多家長都會回答「但我家孩子不喜歡玩玩具餒......」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去想想看,孩子更有可能的是「
這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幫助孩子呢?
請看下篇說明~